陀飞轮发明至今超过二百年的时间里,历经多次修改、演变甚至创新的发展历程,到目前为止已经衍生出许多不同形式和机构的品种,如何将其分类并没有一定的标准。对于高级制表有所了解的表友或许知道,陀飞轮是素有“现代钟表之父”之称的宝玑先生于1795年的一项伟大发明。历经多次变革之后,作为最经典的第一代宝玑式陀飞轮,已经慢慢演化成为如今我们所看到的现代版宝玑式陀飞轮。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自然首推宝玑表所搭载的此类陀飞轮。经历了两个多世纪的不断发展,现代陀飞轮已经有了诸多进步并趋向于多元化的发展。除了解决地心引力带来的走时精准的问题,现代陀飞轮更是承载着展现高级制表领域最精湛技艺的重责。每当人们见到“陀飞轮”,无不为其复杂构造、奇妙动态,而百思不得其解。为此小编也是搜索查询,在学习之中同样分享给众ag真人国际官网-ag娱乐官网官方网站朋友,一起为这一独特的传动机构,解开神秘面纱。
宝玑式陀飞轮
第一代陀飞轮正是由宝玑先生所发明并于1801年获得专利,用于解决由于地心引力问题而带来的走时误差,起初用于怀表之中,最后逐渐演变并用在腕表上,成为高级ag真人国际官网-ag娱乐官网官方网站领域三大复杂功能之一。
浮动式陀飞轮
也被称为“飞行陀飞轮”,为了增强陀飞轮的整体美感,浮动式陀飞轮摒弃了传统陀飞轮框架固定于机芯表桥和夹板之间的方式,仿佛制空于表盘之上,佩戴者可以更为清晰地欣赏陀飞轮的整个转动之美。
隐藏式陀飞轮
常规的陀飞轮装置都会在表盘上开一个“口”,不仅增加了腕表整体的美感也可以近距离欣赏这一传奇装置。但也有一些低调的表款选择将陀飞轮藏匿于表盘之下,从外观上完全看不到整个陀飞轮的运作,可谓是低调的奢华。
球形陀飞轮
球形陀飞轮顾名思义,外形类似于一个球体,使得整个陀飞轮装置更为立体直观,同时也令腕表的精准走时得以保障,不得不说球形陀飞轮是制表大师们又一项兼具美感和工艺的伟大发明。
多重陀飞轮
随着制表技艺的不断进步,制表大师们已经不局限于单一陀飞轮,从而大胆地采用两个甚至更多的陀飞轮装置于一个腕表中,这样的设计极具冲击力,也展现了现代制表的顶级技术。
“陀飞轮”的旋转支架是固定在秒轴上的,旋转支架中装有摆轮、游丝以及擒纵轮擒纵叉。当发条动力通过三轮片传递到秒齿轴上时,就带动旋转支架转动。秒轮片则是空套在秒轴上的,同时固定在夹板上,并与擒纵齿轴相互啮合。因此当旋转支架被秒轴带动时,擒纵轮片就会做行星运动。在擒纵机构里通常采用叉瓦式或直接把冲量传给摆轮。摆轴和秒轴配置在同一轴线上,秒轴装有秒针。有人制造的“陀飞轮”有的不带秒针,说明旋转支架的转速不一定保持每分钟一圈。
而相对于“陀飞轮”的传动结构不同,“卡罗素”的旋转支架的下端伸出一段空心轴,在其下端面连接一轮片。且在时间发明上面,abraham-louis breguet先生在1801年就获得陀飞轮的专利,而卡罗素则是由bahne bonniksen于1892年发明,并获得专利。
外与三轮片啮合,将三轮的冲量传递给擒纵轮。四齿轴通过四轮片把运动传给擒纵齿轴,摆轴在旋转支架中和四齿轴是不同心的。因为旋转支架不是由四轮轴直接带动,所以旋转支架的转速总比四轮轴低。因此“卡罗素”传动设计,实际上是差动行星轮系。